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19日讯(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)昨日,一场顶级专业盛事——2025中国(深圳)独角兽企业大会在深圳举行,吸引全球业界眼球。
r大会发布的两份重量级报告,从某种程度上揭开深圳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的密码——
r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城市气质,与独角兽企业充满活力、勇于创新、爆发性成长的特征高度契合;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、活力的企业群体、完备的软硬件产业生态和雄厚的金融资本等,成为独角兽企业重要的孵化地和理想栖息地。
r2025中国(深圳)独角兽企业大会吸引全球业界眼球。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
r创新是深圳企业不变的底色
r“深圳独角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突出,硬科技和国际化属性强,创新创业生态活跃。”长城战略咨询董事长武文生对深圳的评价,道出了这座城市孕育独角兽企业的底层逻辑。
r近年来,深圳已成为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。最新报告显示,深圳新晋独角兽企业13家,数量全国第一,在“北上深广杭”5个城市中,深圳是唯一一个独角兽数量有增加的城市,而且是大幅增加。
r发明专利是衡量创新力的重要指标。此次,深圳独角兽企业企均发明专利数量最多,报告显示,深圳独角兽企业企均拥有141件授权发明专利;151件发明申请,是北京、上海的近2倍。
r荣耀的成长轨迹堪称典范。这家从深圳崛起的科技企业累计投入100亿元用于AI研发,手握超2100项AI专利,近日发布的折叠旗舰手机荣耀Magic V5以8.8毫米厚度、217克重量刷新全球最轻薄折叠屏纪录。专利筑起的技术壁垒,让其在AI手机赛道持续领跑。
r成立仅3年的元象科技则展现深圳初创企业的爆发力。作为国内少有的“AI+3D”双核心技术企业,它研发的中国最大MoE开源模型,用逼真的AI角色扮演和开放剧情叩开全球市场大门。
r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:以核心技术突破打开市场,再用市场反馈反哺研发,形成“技术-市场”的正向循环。
r在42家深圳独角兽企业中,硬科技与前沿科技赛道占比高达66.7%,覆盖集成电路、机器人等22个领域,1家超级独角兽企业更是成为行业标杆。
r这种赛道聚焦度,既源于深圳“20+8”产业集群的战略布局,更彰显了城市在硬科技领域的深厚积淀。
r聚集的产业和活跃的创新生态
r“对独角兽企业来说,集聚发展能降低综合成本,更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。”综合开发研究院(中国·深圳)公共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渊源道出了深圳产业生态的核心优势。
r此次发布的报告显示,深圳独角兽企业区域分布较为集中。
r在深圳南山区,粤海、西丽、桃源三个街道串联起一条独特的“独角兽走廊”。这里聚集了20家独角兽企业,占全市总量的48%,总估值超700亿美元,贡献了全市45%的独角兽估值规模。这条走廊与大沙河创新走廊高度重合,形成了“实验室-产业园-资本市场”的创新闭环。
r福田区凭借超级独角兽的引领展现出强劲势能。荣耀、货拉拉两家超级独角兽的扎根,让该区独角兽总估值突破490亿美元,占全市31%。这种“核心企业引领+产业链协同”的格局,在深圳各区形成共振。
r更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全产业链的协同活力。从顺丰快运、荣耀等行业巨头,到引望智能、创想三维等新锐力量,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的“四链融合”已成为常态。
r大厂“孵化”折射出深圳构建的完善产业生态和全产业链创新协作优势。此次,深圳有多家独角兽企业是从世界500强的大厂中培育出来的。比如荣耀、引望智能等。
r引望智能从华为剥离后不到一年估值即达1150亿元;荣耀独立5年完成上市辅导备案。这些从大厂中孵化出的独角兽,既继承了母公司的技术积累,又保持初创企业的灵活性,成为创新生态中的精锐力量。
r在未来独角兽融资路演会上,也映射出深圳创新生态的独特优势。11家路演企业中5家的核心技术源于中国科学院及各大高校实验室,3家已进入华为、比亚迪等链主企业供应链。与会专家表示,深圳“学研转化+链主赋能”的双轮驱动模式,使企业量产周期较全国平均缩短40%。
r政策、资本等全链条支撑体系
r独角兽企业的爆发式成长,离不开“阳光雨露”的持续滋养。近年来,深圳持续完善独角兽企业培育生态,以政策精准供给驱动高质量发展,为企业注入创新活力。
r今年以来,深圳“连发四件”政策礼包,聚焦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等四份行动计划。其中,《深圳市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、独角兽企业行动计划(2025—2027年)》提出,到2027年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80家,从金融、人才、创新生态等多维度构建支持体系。
r目前,深圳构建起“政策引导+资本赋能+生态培育”的全链条支持体系,大力培育最优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,持续推进设立“20+8”产业集群基金,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,赋能支持深圳涌现更多掌握核心技术、支持具有爆发式成长力的科技创新企业。
r资本的“输血”作用尤为显著。在金融支持方面,深圳“投贷联动”模式颇具特色,风投创投对独角兽企业的投资渗透率高达97%。深投控旗下500多只基金总规模超7000亿元,90%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,培育出超40家独角兽企业。
r人才保障上,深圳通过加大高层次人才支持力度、优化服务生态,吸引全球科技人才。新晋独角兽云舟生物的总裁黄锐的选择颇具代表性:“深圳具备世界级科技资源要素,出海、人才、资本等全方位资源充足,未来我们会在深圳设立子公司,全力加大在深圳的投资。”
r深圳独角兽企业的增长势头看好。目前,深圳有102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1.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2.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组成的“后备军团”。深圳蓬勃的创新生态,将孕育更多改变世界的硬科技力量。
r参会专家表示,在深圳,大家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大会,更是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未来样本。
r(深圳特区报)
诚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